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教师站 >> 试卷下载 >> 语文 >> 九年级语文试卷 >> 正文

人教版初三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试卷精选

来源:教师站 作者:佚名 2014/7/2 17:01:08

    试卷摘要: 他的目光却变得分外有力。它何以穿过夜的浓雾,穿过漫长的八百年,锐不可当、拷问似的直视着任何敢于朝他瞧上一眼的人?显然,是由于八百年前那位不知名的民间雕工传神的本领、非凡的才气;他还把一种阳刚正气和直逼邪恶的精神注入其中。如今那位无名雕工早已了无踪影,然而他那令人震撼的生命精神却保存下来。⑥在这里,时光不是分毫不曾消逝么?⑦植物死了,把它的生命留在种子里;诗人离去,把他的生命留在诗句里。⑧时光对于人

人教版初三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试卷精选

温馨提示:

1、你现在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5分);相信你能在150分钟内完成所有答题。

2、答题过程中,你可以随时使用你所带的《新华字典》。

一、语文积累和综合运用(35分)

1、请根据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文。(10分)

①“大爱无私,真情无悔”,李商隐在《无题》中用 “ ,

”来向世人诠释了这一种高尚的品质,这种不朽的感情。

②白居易用“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表现卖炭翁的矛盾心理,在《观刈麦》中诗人也用“___”来表现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③《关雎》是一首优美的恋歌,开头两句“__________”成功地运用了比兴手法,为下文抒发爱情创造了情意绵绵的意境。

④《渔家傲》中抒发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的诗句是“______。”

⑤站在江边,微风轻拂,江水浩淼,波平浪静一叶白帆悠然的飘荡在江面上,恰似王湾《次北固山下》中“_____”的美景。

2、下面这段文字是献给2010年安徽新闻人物汪雪艳、黄礼杰的颁奖辞,阅读后完成①--③题。(8分)

大地的一次颤抖,遥远的岛国坍蹋成一片废xū,出生入死,异国救援,有一双安徽儿女。多少个震后的日子,他们折叠起对家乡的思念,以同胞之情,在动荡贫困的土地培植橄榄与希望,以维和警察的中国品质,用大爱谱写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

①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颤( )抖 废xū( )

②文中有个错别字的词语是 ,其正确的写法是 。(2分)

③画线两处的文字,运用了一种相同的修辞手法 。其中“折叠”意为 ;“橄榄”象征 。(4分)

3、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①-②题。(5分)

①《西游记》中,唐僧自幼出家,由于他勤敏好学,悟性极高,在寺庙僧人中脱颖而出。最终被唐朝皇上选定,前往西天取经。临行前,唐王御赐素酒,并捻一撮土于杯中,其捻土之意为“ , 。”唐僧的大徒弟孙悟空又名美猴王、齐天大圣、孙行者。本是花果山灵石孕育迸裂见风而成的石猴。在花果山占山为王三五百载。后历经八九载,跋山涉水,在西牛贺洲灵台方寸山拜 为师,习得七十二变化之本领。后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3分)

②《格列佛游记》中 (游记中的国名)是他理想中的乌托邦,在这里 是理性的统治者,而人形动物邪恶、低劣。作者在这部分里从理性动物的角度,审视人类的本质。(2分)

4、每个同学都希望拥有一个和谐美满的家,某班准备开展以“构建和谐家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是活动中的几项内容,请你参与解决。(12分)

(1)为营造活动的氛围,请你写一条标语张贴在教室里。(2分)

(2)阅读下面两位同学的习作片段,请完成①--③题。(6分)

「甲」人们曾经认为父母与孩子之间必定有着代沟,他们所想的必不相同。(A)可事实也常证明这是个很片面的。嘘寒问暖,这些事太过平常,但却是生活中最常见的。有些事,存在也太过自然。(B)自然得让我们忽略了去问为什么?临行前,父母那句“走路、行车注意安全”“一定要多多保重身体”……孩子很自然的“爸爸,您别太劳累”“妈妈,再见”却能温暖父母的心,也让子女自信地踏上人生的征途……这就是心灵的呼应,家庭和谐最朴素的篇章。

「乙」家,是一盏不灭的明灯,永久地照亮我生命的黑暗;家,是一叶不歇的扁舟,永久地摆渡在我生命的渡口; ,我愿用世上最美最温暖的词汇来赞美家。

①「甲」文画线句(A)有语病,应改为: 。(2分)

②「甲」文画线句(B)标点符号使用不当,应改为 。(2分)

③在「乙」文中,请根据语境,仿写一句。要求:内容相应,句式相同。(2分)

(3)期中考试你的成绩不很理想,爸爸妈妈因此互相责备,闹起了矛盾,几天未说话,请你开动脑筋,给父母写一张字条(不超过100字),尽可能争取在他们看到字条后能重归于好。(4分)

二、阅读理解(55分)

【一】(17分)

反 省 精 神

孤岛

①有一位年轻文人曾慷慨激昂地对我说:“中国的传统文化缺少批判精神,不能进行自我反省。”好像他是一位外国人--而且是一位“中国通”的外国人。

②其实不然。中国传统思想是有着自我反省与批评文化精神的。

③孔子《论语》中借曾子之口说出的“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就是一种自省内修的写照。在这里,孔子和曾子等反身拷问自己:应他人之求为他人办事尽心竭力了吗?与朋友来来往往,自己做到诚实无虚了吗?老师(各种老师)教授我的知识,我及时温习了吗?

④一个人,无论他有多么聪明,他的记忆力有多好,如果只会一味地埋头做事,一味地应酬和享受,而不能进行自我反省,那么,他始终浮在外在的事物上面,浮在社会的物质层面,不会拥有宽阔的内心世界,不会有真正的智慧,不会明白世界和

[1] [2] [3] [4] 下一页

版权声明:本站在建设中引用了互连网上的一些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出处。